有什么可以月入过万的副业吗?
2 个回答
按赞数排列
先养能力,再赚钱,
如果没有抓住赚钱机会的能力,
再好的副业项目,也不适合你。
我相信许多人在问出这道问题时,
内心深处的想法是:
赶紧告诉我这个能赚钱的副业是什么,我马上开干,立刻赚钱。
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随便是个人都能赚钱的副业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只会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跟大家分享两个真实案例。
① 第一个案例
2020 年初,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当时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的主营业务都遭遇断崖式下滑,人心惶惶,忧愁今天的损失,焦虑明天的未来。
当时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我有没有办法帮助这些主业停滞难以为继的企业们,让他们能够渡过这一道难关呢?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干了十几年外贸之后,我破天荒地干起了内销,将原本直销给海外的产品(公司新研发的家用空调紫外线消杀灯),砍掉一半的毛利率,销售给国内的工厂和贸易公司们。
然后交由他们卖给海外的客户。以此作为他们的副业,帮助他们在主业困难时期,能够有一些利润支撑公司继续经营下去。
当然,我也有私心,因为公司人手不足,假如要快速铺开市场,借助别人的力量是最好的办法。
在当时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每个人都在寻求防疫用品,最高峰时我们公司一个月有 200 个关于这个产品的询盘,货期一度排到 60 天。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保留至少 50% 的产能给国内的企业。与此同时,即使海外的客户和国内的企业合作之后,千方百计找到我们这家「源头供应商」,我们也会委婉地告诉对方:
请直接和 XXX 联系就好,
我和对方是 business partner。
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当时这款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大概有 10-20 家国内企业最终拿下海外市场的大货订单。
少的挣了几万块,多的则挣了近百万,
在主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也算不错的副业了。
看上去这个数据似乎还算不错,可当初跟我们联系,下单购买样品,表达合作意向的企业,可足足有数百家。
这些企业最终去哪儿了?为什么在外部市场的需求这么强烈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并没有成交?
我后来分析了一下,在这些企业里面,有些可能不是空调行业,不是消杀行业,不是 LED 行业,或者可能没有客户资源,没有销售渠道,或者缺乏学习能力......
仅仅只有想要赚钱的欲望,却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再好的项目、再强烈的外部需求,意义也不大。
② 第二个案例
我 2018 年 8 月正式开通知识星球,将其作为自己的副业。
承蒙朋友们关照,仅一年时间,就已经有一千多位朋友付费加入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副业,还有什么比坐在电脑屏幕前,轻轻松松敲击键盘就能挣到钱更惬意的事情吗?
所以我的朋友都很羡慕我,
觉得「语文好的人就是有优势」,
不像他们每天都得辛辛苦苦「下地搬砖」。
我笑而不语,因为他们往往只看到「月入过万的副业」,而看不到我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过往5 年时间不间断进行知识输出和公益分享的结果。
这段经历既锻炼了我的文字输出能力,
也积攒了足够多的读者体量。
否则怎么可能一开通知识星球就有如此收获?
综合上述,我想表达的是,在问「到底什么样的副业能够挣钱?」之前,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凭什么能够挣钱的副业,要落在你的头上?
难道只是因为你「知道」吗?
如同之前在「做生意真的比打工更强吗」的回答中所说,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认为从副业开始创业是成功几率更高的选择。
但在 1+0.5+0.5 或者 1+1+0.5 阶段,我们不要将「赚钱」作为副业的主要目的。而是将其作为提升能力或补全战略拼图的目的。
做不做,并不取决于它能够带来多少钱,而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什么领域的能力,或实现我们的什么战略目的。
例如,2013 年我开始写作时,并没有冲着要靠内容输出赚钱,纯粹是借着这个动作磨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已。
但恰好因为这一点,读者们不会认为我「功利」:一门心思只想卖课,重要的东西藏着掖着不说只留给付费上课的人。
反而会对我产生更多的信任,
认为我这个人「踏实」
即使有付费内容想必也不会忽悠人。
先养能力,再谈挣钱。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后,很容易发现,月入过万的副业其实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自然会有一扇大门在你面前打开,而那时的你,能够轻而易举地抓住这扇门背后的机会。
对于自媒体玩家们,公号、社群、课程,都有可能性实现
身边的朋友,玩 知乎、抖音、小红书 也能做到 。
路径很多,是否是你,在于个人
行动、此刻就开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