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看不进书,有什么高效率的阅读方法?
我认为高效率的阅读法,往往用的都是笨方法。谈方法之前,先解决的是读进去书的问题,其实这个很好办,选择一本你喜欢读的书,一般都能读进去,你担心的只是花时间读书划不划算的问题——你要相信,读了都会有用。至于如何读才有用,我慢慢说下去。
说到读书效率高低,没有具体的标准,因为它没有可靠的参照物,只能说因人而异。比如你之前一个小时可以读完100页,可现在只能读完50页,可能不是你的读书效率低了,而是书的难易程度不同。
对一本书的理解程度也是如此。当你读完一本书了却没有记住具体内容,好像读与不读都是一样,说明两种情况。一种是你读懂了,书本的知识已变为内隐知识,只是你没有察觉罢了;另一种是你没有读懂,只是读完而已,读不懂才是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那么为什么读不懂?原因不外乎是只求读完,读过了就放在一边,或者书难读,不好理解。要读懂一本书,提升读书效率,并不只是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方法依葫芦画瓢,而是多动笔,把这一招用到极致,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其实说白了就是多写,这也是我一直在用的方法,只是过程相当痛苦,但是可以解决读过就忘的问题。至于怎么写,可以写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也可以写书评,读完一本书最好写上百张读书卡片,几篇读书笔记和一篇书评。
写读书卡片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在读书时,把不熟悉却重要的人名标记下来,在读完一章书之后就去查阅资料或者参考维基百科词条,把他的主要思想、著作和简单生平写下来,写成一张人名卡。遇到陌生的术语,也用同样的方法查找权威解释,写在卡片上,放在术语卡分类里。当读到优美的句子时,就摘录到卡片上,标记为金句卡……
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书本中不熟悉的知识整理出来,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印象,也便于平时翻阅、复习,积少成多。当你读完一本书时,已经把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挑拣出来,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懂了,对于理解整本书无疑是最有效的。
写读书笔记则必不可少。我的做法是读完一章时就写一篇类似于拆书稿的文章,字数在2000字左右,把该章节提到的知识点集中消化,并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解释各种现象。当然,之前读过的书里有类似或者相反观点的,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加深理解。
在写读书笔记时,为了寻找鲜活且可靠的依据,就必要去查阅资料,用权威恰当的例子或者理论来支撑自己的看法。有时发现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我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是不准确的,也不够全面,幸好找到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才纠正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否则就一直错下去。
这便是写读书笔记的好处,而一本书读完至少写10篇左右,几乎一个章节一篇。在写笔记时,可以充分利用写过的读书卡片,甚至可以把一部分自己的碎片记录拼接起来整理成一篇文章,也可以在多张卡片基础上扩展开来,把零散的卡片转化为更高一级的文件,即文章。实现这个步骤的好方法便是写读书笔记了。
书读完了,最好写一篇书评。这类书评可以不按照严格的书评格式,而是自主发挥。实际上有了前期的读书卡片和读书笔记做铺垫,写书评就容易得多了,至少你已经读懂了这本书,剩下的便是写了。当写完了书评,你一定发现读过不忘,读书的效率自然更高。
当你用这种方法读完100本书,写了100篇书评,就发现自己真的蜕变了,在读其他书时就容易融会贯通,理解起来自然更轻松,读书的效率就是这么一点点提高起来了。只是这个过程相当辛苦,也是最笨的读书方法,不过人与人的差距还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时,勤奋和肯下苦功夫是最厉害的武器。
看了很多大佬的回答,都非常棒,对我帮助很大。
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些内容对我确实帮助很大,但是对于读书新人来说,就不一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打个比方。
比如张三是个打工人,他想做做副业赚点钱,那么他听马化腾、雷军的建议用处并不大。
对张三来说,最有用的建议,一定来自哪些刚刚赚到第一桶金的小创业者。
等到张三走出第一步了,再去向更厉害的大佬们学习也不迟。
看题主的问题,猜测题主应该是一个读书新人。
那么我觉得,题主需要的,并不是哪些资深的读书大佬的建议。
题主最应该请教的,恰恰是那些刚刚养成读书习惯两三年的人。
刚好,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那么我就斗胆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讲一讲,一个人是怎么从一看书就走神,变成看见书就如饥似渴地读的。
先来说一下我的状态变化。
以前的时候,我虽然也对书也感兴趣,也会买一些别人推荐的书。
但是从头到尾读完的书,统共没几本,大多数书都是看了个开头,或者看了一小半,或者是只读了个书评。
从阅读速度上来说,也非常慢,经常是拿起来一本书读一会睡着了;或者是停留在一页读了半天,一直在走神,完全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
这样的状态,从我认识字开始,一直持续到三年以前。那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状态,这里卖个关子先不讲是什么事,先说说我现在的状态。
现在的我,是每天都在读书,无论何时何地,看到书拿起来就读。
对我来说,读书从一个任务变成了兴趣。既然是兴趣,那就随便读,不分时间地点,只要有点空,随手抓起来一本就开读。
和以前一样,我还是不要求自己把书从头到尾读完,但是现在却经常是不知不觉就读完了一本又一本。
同时,现在还是有很多书,我只读一部分。但和以前不同的是,我读完的不再只是前半部分了,有些书是读了中间一部分,有些是读了后面一部分,有些是断断续续地没准儿读了哪部分。
尽管如此,我心里依然很踏实,因为我清楚,开卷就有益,只要我每天还在读书,那就一定对我有好处。至于怎么读,不重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转变呢?
其实就非常简单的一件小事。
三年前的某天,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第二天早晨,书到了。
和往常一样,我读了几页就开始犯困了,于是就把书放回了书架上。
心里盘算着,又白扔了几十块。
但这次和往常不一样,那天我刚好没什么事,把书放回去之后我就胡思乱想。
想着想着,就觉得,书不就是字组成的吗?我每个字都认识,为什么我就不能把书读完呢?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就做不到吗?
不行,我要试试把一本书彻底读完。
突然我就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读完这本书,如果读不完这本书我就再也不读别的书了。
于是,我又从书架上拿下了这本厚厚的书,硬着头皮开始啃。
前一个小时简直就是煎熬,我一直走神,一直犯困。
每过一会就看看手机,读到快1小时的时候吧,我实在受不了了,打开一部电影开始看,看了10分钟,又想起来,我要读书!
然后我把电影关了,电脑关机,手机关机放抽屉里,继续读。
之后,没想到的是,我一口气读到了天黑,连中午饭都没吃!
接下来的一周,我从头到尾读完了这本书。
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读书可以这么有趣。
从读完这本书的那天开始,我就开启了大量买书的日子。
买了很多以前想读但没读过,或者没读完的书,开始往自己脑子里灌。
那个月,我可以说是如饥似渴。每天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刷手机?刷视频?不存在的,都不如读书有趣。
因为读书,我开始讨厌手机,讨厌消息推送,那会打扰我读书。
我开始频繁关机,有时候手机响几声,我根本不想看,直接关机,赶紧回去读书。
开始是畅销书,故事书,历史书,到后面哲学、心理学、管理学、自然科学都开始读起来。
我在快3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打开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我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原来这么多事我都不知道,我以前还以为自己都知道了。
原来我对历史一无所知,我以前还以为自己是懂历史的。
原来,政治是这样赤裸裸地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我以前竟然完全没意识到政治的存在!
以前还以为小说就是编的故事,原来小说里的故事比现实还要更加现实,处处都跟自己当下的生活有关。
原来在自己家阳台上,就能通过望远镜看到木星的红斑、土星的星环,还能看到无数的漂亮的星云、星系,而这样的望远镜花2000多就能买到。
从那时候开始,我的世界,从一片荒漠变成了无边无际的花园。
这种美妙的感受,是无与伦比的。
在这之前,我从没有过任何与之相媲美的体验。
我的经历讲完了,接下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题主说自己总是看不进去书,我们先来看下为什么会这样。
以我的了解,每个人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都是读不进去的。
这很正常,我甚至在看电影的时候,刚开始的几分钟,也看不进去,直到发现一个吸引我的点。
短视频,通过算法的筛选之后,前3秒就会出现吸引人的点。因此,大多数人都会刷短视频上瘾。
而书和电影、视频相比,能够吸引人的点一般会出现得很慢,尤其是一些科学家写的书,并没有刻意去制造这样一个吸引人的点,所以会读起来很枯燥。
所以,如果一个人刚开始读一本书,就因为没兴趣而把这本书弃了,然后换一本书,八成还是会没兴趣。
如此一来,他就会一直对书没兴趣下去,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心理暗示: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我读不了书,我一读书就犯困。之后他就很难从这个圈子里走出来了。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怎么才能让自己看得进去书呢?
很简单,关键是第一步的突破。要硬着头皮,把前面没意思的部分看完,直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点。
那么问题来了,有的书你就是不感兴趣的,或者这本书里作者没有写到你感兴趣的点,这怎么办呢?
我觉得解决方案也简单 —— 刚开始读的时候,选畅销书。
因为畅销书,经过了大多数人的测试,里面的内容,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
所以,下面是我给题主的唯一的建议:
首先,选一本豆瓣8分以上,评分人数2000以上的,同时又是你感兴趣的领域的畅销书。
然后买回来,安排时间,要求自己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
一旦完成了这个过程,你会获得巨大的鼓舞,后面的事就简单了。
接下来怎么做,相信你自己就会从书中找到答案了,我也就没必要啰嗦了。
最后,我想纠正一个误区。
有些人说看视频同样能学知识,我不反对这一点。但我想说的是,看视频学到的知识,以及看视频能获得的快乐,和读书比起来,就真是萤烛之光之于日月了。
嗯,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我在这片花园里等你。
这个问题很常见,尤其是在我们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我个人验证的最有效方法是忘掉这种想法,开始翻开一本书时候不要设定明确目标,不要太追求仪式感,就随意看,记不住也没关系,半小时内就会进入状态了,然后这时候再从头看,然后就人书合一了
其实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经历。非常希望能读点书让自己好起来,但越想读就越读不下去。其实,现在回过头来发现,可能是我当时选择的书不对,要么是书选的太难了,无法看进去,要么是书选的不太好,读的没有意思,无感,那么怎么解决呢?多层次的书都翻一翻,或请其他资深的老师推荐几本,用古典老师推荐的69页法则,看看那本适合自己就知道啦!至于高效率的阅读方法,可能就是边读边思边写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不进去书很常见,是看了,但是看不进去,还是效率不高。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想:
- 反思自己为什么要看这样的一本书。是专业课必须学,还是工作中必须掌握。如果是这两种情况,可以先看近期会用到的内容,在实践中找到正反馈后再继续阅读其余部分。
- 找感兴趣的部分读。如果书确实是自己感兴趣的书,但大部分内容不感兴趣,那就要找到不感兴趣的原因,是由于自身背景所限无法读懂,还是由于这本书讲的比较枯燥乏味读不下去。如果是前者就去补知识,后者就去书店或图书馆的这个内容分区,换一本继续读,找到自己想读的那本。
- 先略读,再详读。读书要有这样一种想法,一本书一旦买来,有一句话让你有启发,就是赚到了。对你现阶段有价值的内容可能只占10%,只要你找到并读完这 10%,那就达到了目的。如果这本书真的好,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再读一遍。所以放轻松一些,不一定一字不差的读才算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