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遇到家人去世,该怎么办?
1 个回答
按赞数排列
这周二,三月的第一天,我刚好遭遇了外婆去世,爸爸住院,而我被困在深圳。写了此刻。
文章标题:外婆走好。再见,悲伤。
首发公众号:法律商业思维
也就打了两通防疫办电话,我便知,回不去武汉了。放下陪着妈妈的执念吧。
外婆去世,我并不难过,倒是担心此刻妈妈的处境。惟愿这奔丧之旅,她能平复。
我的妈妈来自乡村,但也走出乡村,扎根武汉。
相较于兄弟姐妹,她勤劳、踏实,成就了我们这一辈。
60年代同辈人眼里,妈妈的成长一骑绝尘,但只生了两个女儿。
30年代父母辈心里,女儿没生男孩仿佛是缺陷,思想又旧又封建。
外婆之于妈妈,虽是母女,但终究渐行渐远。
疫情撕开崩坏的口子,人情冷暖一环扣一环。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妈妈得了轻症。偌大的家族里,没有一个亲人探望,也没有电话问候。妈妈隔了一年多才与我说起这事儿,熬心熬力,愤愤不平。
虽有嫌隙,终究是母女,外婆临走前挣扎的二十天,妈妈未能陪床侍奉,懊悔不已。
无巧不书,爸爸此时住院,医生告知或许要做心脏搭桥,手心手背都是肉。
疫情是脆弱的温床,建起了一面又一面墙。
生死面前,弥合生疏,化解抱怨,只消两分钟。
好不容易打通武汉防疫电话,想问奔丧有无特别通道,获知来意的那个瞬间,突然不再喧嚣,义工在那头沉寂,我在这头哑然。
一千多公里,只消4个半小时的高铁,想回去就先隔离14+14天,我在南边,妈妈在北边,无法为妈妈挡风遮雨,抵挡人情口舌。
一通电话,十分钟视频,爸爸用了两小时才连上医院的WIFI,爸爸在里头,我在外头,陪老豆住院嬉笑宽慰的场景,只能在电影里。
还好,姐姐未远游,可以往爸爸医院送饭。妈妈擦干眼泪,又变回女战士,操心丧办。
我给妈妈、姐姐留言,说,“我爱你”。
再不说,怕是来不及。或者,没机会。
我放空了半日,头一次没带手机出门,带着小宝,由着他的性子,四处溜达。
大概是太少陪伴,小宝享受极了,阳光洒在草坪上,他围着大哥哥们玩变形金刚。
深圳,一夜由冬入夏,大衣与短袖齐飞,工人与白领同行。大家忙着生,忙着活。
下午不得不带上手机,我们身处处处要码、日日核酸的时刻,没有手机寸步难行。
去年代理的离婚案件,4个月十余轮谈判,改了23版和解协议,终将收尾,也消耗不已。
好在,我此刻更加清楚,自己将何去何从,时间宝贵,我得追求属于我自己的星辰大海。
还好我在深圳,像熔炉一般的此处,忙碌足以安放悲伤。
还好世事变迁,我没有遭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外婆走了,妈妈与乡村的关系断了,我们一家人,更紧密了。
祝福你喜乐安康。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