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拼命买书,但又提不起劲看,怎么办?
就和喜欢买衣服又不怎么穿一样。
经常买书,满足的是假装自己有求知欲的心理,但实际是没有。
所以怎么办?那就是让自己有求知欲啊。
在说怎么办之前,得先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原因多数有以下几点,可对号入座。
原因1:暂时性深度思考的能力下降。一般经过推敲的、非快餐式的书,通过构思、写稿、投稿、校稿、修改等一系列过程,一般至少需要1年以上才能放到书架上与各位读者见面。这与抖音、公众号这种即时类内容输出有很大区别。快餐式内容的输出设置是以人脑在前几秒迅速接收到刺激点为主要目的的。当人脑已经习惯这样的即时反馈机制后,对于深度思考的模式就难以接受了。这是正常现象,符合大脑规律和人的行为习惯。就像天天给你吃大鱼大肉,隔天给你换成清粥小菜,觉得吃不饱是一个道理。
原因2:读书的目的性过强。很多人买书想通过读书就立刻变现,不论是变成金钱还是气质还是学识,都不可能那么快就反馈。因此很多人读着读着就觉得很丧气,慢慢就越来越难读了。还不如打开抖音看看15秒的讲道理视频来得爽快。这样长时间下来,又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了。
原因3: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对于现代大多数人来说,除了备考读书,多数读书都是休闲式的自我提升,因此在时间分配上会把读书放在休闲时间。与休闲时间的刷手机相比,读书好难(因为反馈机制不一样)。读书前先看会儿手机吧,于是读书的时间被挤没了。日子久了,一年前买的书可能连看都没有看。
说完原因,那就来说说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1:人的大脑和行为习惯是可以训练的。要认识到自己不愿意看书只是行为的惯性,不要产生自己好没用这种内耗的想法。只要改变行为习惯,就可以逐渐进入轨道了。
解决办法2:没有什么“奇淫巧技”可以瞬间“变现”。端正读书的态度,读书就是读书,书可以让你看到你不曾体验的经历、学识、世界。一个人一辈子的著书是有限的,你能读到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所获得的财富是润物细无声的,是长期在书中浸泡后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博览群书后的“登高望远”。需要量的积累,量变产生质变。
解决办法3:“畏难”是正常现象。万事开头难,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轻松的目标反而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也容易形成正向激励。每天给自己定计划,只看两页。但往往你真正的执行量会超过计划量。身体不舒服或者繁忙的时候,只看两页,也是完成了目标。只要开始行动,原本一年都完成不了的任务,可能1-2个月就解决了。一口吃成个胖子不太现实,容易撑死。一顿不吃就饿瘦了,也不现实。
总结:接受自己买了书但又不看的事实。其他的,再看看我上面写的内容~
很能理解这位书友你的问题,我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我自己的做法就是以下两种方式:
1、我知道自己要开始拖延的时候,我会跟自己讲没事,我就看一页,每天就只看一页就行,先培养起看书的微习惯,慢慢地,我就不满足只看一页,进入一种我很想知道后面的剧情是怎么样的心流状态,进而很顺利就把一本书全部看完。
2、你可以尝试把想看的一本书放在枕边,或者放在书桌上,只放一本,让书籍放的位置也对你自己有个心理暗示,这是我感兴趣的书,这书的封面或者是作者是在等我去发现它的有趣。
3、可以在看书前做点有仪式感的事情,比如放点白噪音或者轻柔的音乐,点个舒缓的香氛蜡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这样更有利于你沉浸在书海里。让看书成为一种放松的事情,毫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