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史:从Web 1.0到Web 2.0再到Web3。
最近Web3突然成为了热点,传统科技行业和新兴区块链行业的领导者带着各自对互联网历史和未来的不同视角,纷纷参与了这场讨论。
在具体讨论Web3之前,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这个概念是如何演变的。
“Web 3.0”这个概念最初是由HTTP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提出的,是指一个集成的通信框架,互联网数据可以跨越各个应用和系统实现机器可读。Web 3.0通常也被称作为“语义网”(Semantic Web)。
到了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一篇名为《DApp:Web 3.0是什么》的博客文章中重新定义了Berner-Lee提出的这个词,用来指代一种区块链技术,可以基于“无须信任的交互系统”在“各方之间实现创新的交互模式”。
Gavin Wood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是加密资产,而是共识引擎和密码学等协议和技术。这些协议和技术可以实现更强大的网络社会合约。他之后又阐述了Web3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更少信任,更多事实”。
而现在,许多人对这个概念都有不同的见解,传统科技企业和新兴区块链行业都在不停思考Web3的核心价值主张和协议是什么,以及它对未来的信任模式会产生哪些影响。
本文将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史来定义Web3,详细介绍Web3技术栈的关键技术,并探讨Web3的当前和未来发展。
**术语注释:**本文中的“Web3”与“Web 3.0”应区别开来,Web 3.0通常指Berner-Lee的语义网。
互联网的发展史:从Web 1.0到Web 2.0再到Web3
要充分理解Web3的含义,就必须先看互联网的发展史,以及Web3与前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之处。
Web 1.0(1994-2004)
Web 1.0是互联网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1994年一直延续到2004年,期间出现了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巨头。虽然大众在1994年左右才接触到Web 1.0,但实际上早在1968年,一个名为“ARPANET”(全称是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美国政府项目就启动了Web 1.0。ARPANET最初是由军方承包商和大学教授组成的一个小型网络,他们在其中互相交换数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