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书为什么别人读了就可以信手拈来,自己读了感觉像没读一样?
用自己的话把对书的理解写下来。
百试不爽。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自己之前在社群里,做的一次图书共读活动 ——
通常情况下,我们读书,就是单纯「读」,这种基本就是读完就忘。
好一点,会做读书笔记,把有价值的句子、案例、道理,摘录、收藏下来,以后如果需要用的时候,可以搜索到。
我的的微信收藏夹,和印象笔记里,就保存了很多干货文章
1 印象笔记 ——
2 微信的收藏
但当我去翻了一下,这两个地方的内容时。
我自己都惊了。
这些内容,我几乎完全没有看过,就只是简单收藏了。
因为思考的强度不够,大脑和知识之间,没有产生很强的链接。
所以,当我想要用的时候,其实是想不起来,去搜索那个知识的。
--------------------------------------
更有效的方法是 ——
看到一段有价值的内容,结合自身,深入思考一下,用自己的话,重新写一遍。
这个过程,大脑会产生摩擦,对这段内容的记忆就会更牢!
下一次,当我们需要用的时候,大脑就能自动联想到,并调取出来。
有同学可能会觉得,这种方式太麻烦了。
但其实,这是必须要做的。
前几天,我在读 flomo 官方文档时,看到一段话 ——
有科学理论证明 ——
一个知识,存入的越容易(比如收藏),提取出来就越困难。
反之,存入的越吃力,提取出来就越方便。
这就是为什么,我推荐大家,读到有价值的内容时,一定要用自己话写一遍。
因为写作本质上,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你能思考清楚,就一定能写清楚。
这篇文章写完后,书里这段内容,会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等于什么收获都没有。
--------------------------------------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 ——
当下的环境,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知识内容。我们最缺的是,如何高效的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再把能力转化成财富。
试想一下,如果你每读到一个知识、一个方法、一个道理,都能通过写一篇文章,吸收掉它,你的成长速度,肯定是无敌飞快。
嗯,加油哇~
费曼学习法,值得拥有
小明大学学的畜牧专业,
毕业后去饲养场,
先从养牛开始干起。
一开始他就遇到了个问题。
有两头牛,里面有一头消化有问题,
但具体不知道哪一头?
一头是,吃饲料是什么,拉出来牛粪就是什么,
不仅如此,还在牛粪上做了检索和分类:
这捆草是A草原的,那捆草是B草原的……
另一头,无论是什么饲料,
拉出来就是一堆黑黑的牛粪……
小明实在搞不懂,就去问师傅老李,
老李说:把分类牛粪的牛,送去动物园做展览,收租赁费;
把黑牛粪的牛,养肥,等年底送到屠宰场,做一年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