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人要怎么开始创业?怎么跨越巨大的GAP?
谢谢你认真修改问题。其实这也是个实验——我们认为,一个人提问,另一个人回答的模式,其实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实践。因此刚刚上线了“反问”功能。通过反问,用思考交换思考,或许能离答案更近一些。你认真思考了,我就认真回答。
从你的描述来看,我觉得特别好——你不仅有想法,而且也通过行动,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了(绝大多数人都只会停留在想法)。
因为我只有一次创业经验,所以……客观说,创业经验并不丰富(虽然这次创业持续了十七年),但还是就着你的问题,结合我的经历,说点体会。你认为的鸿沟:
“对世界的认知”:所谓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认知这件事,我其实是有点悲观的,有一点点觉得,坑一定要自己掉过,才能转化为认知,否则,只是“听过的道理”。所以,可以看看书,但还是得从实践中得来,会最扎实。
“能讨论和请教的人”:就像打游戏一样,你如果在新手村,是没办法跟高手切磋的。你自己的能力、眼界、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跟你讨论、请教的人是谁,当然你可以试着去够一够——用更充分的准备,找合适的高手请教。
“追梦的本钱和底气”:所谓本钱、底气,就见仁见智了。从你的描述看,你有大厂工作经历,家里有开工厂的经验,或许已经强过很多人了。
我可以说一下我开始创业的经历,其实很普通。当年我跟我的合伙人都还在上班,各自对自己公司、部门有诸多不满,我们约定,再尽力做些改变,如果三个月时间都无力推动改善,就都辞职,做个自己的公司算了——试试我们自己干,会不会好一些。结果,时间还没到,他就辞职并且将家里的东西打包寄到我这,然后从北京到深圳来找我了——我于是也就只能辞职开始创业。
创业之初,每人掏了一万块钱,就是启动资金了(注册资本的一百万,都是找的代理公司垫支的)。当时我们度过了一段不短的,不领工资的时间,然后慢慢变成 1.6k、3k、5k、8k……从在民居办公到租下一间小办公室,到每年要付出七位数的房租,一步步走上了轨道。
从我的这个经历来看,从打工人变成创业者,其实就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机缘和助力——对我来说,就是这个兄弟寄来的那七八箱东西。
最后补几句:
1. 今年未必是创业的好时机。如果家里没矿,还是可以先学习、观察,多找创业的朋友沟通,义务帮他们一些忙——就是你说的,先把自己扔到创业环境中,但不要急于下水。
2. 只有下水,才能真的学会游泳。
3. 你提到了尝试做读书社群,其实可以试试,用知识星球做个付费社群。相信我,免费的,和付费的,完全不一样,这可能就是“下水”的感觉。
4. 你提到的这几个鸿沟,其实根本也不算鸿沟,一迈腿就能过去,反而是真的创业后,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我的体会,很多时候,不是在思考好的解决方案和坏的解决方案,而是在纠结地选择,一个方案很坏,另一个方案,还是很坏,怎么选?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