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焦虑症不愿意好,还总反复。

坚持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坚持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 2023-03-06 19:02
1 个回答
大海心理
大海心理
心理咨询师

这个问题很好,特别是“不愿意好”几个字,生动形象。

就好像内心有一个不想好的部分,和想好的自己对着干一样。

事实上,真有。

这要从症状的形成说起。

打个比方,当我们发烧的时候,我们习惯把发烧当成症状,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发烧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结果。也就是说,发烧是自我保护的努力。

再打个比方,仙人掌生长在干旱地区,为了适应环境,长出了多汗的叶子和角质的表皮,可以储存水分,还不容易流失水分。一旦发展出这样的适应机制,就会保持稳定。如果把仙人掌带把雨林地区,可能就因为水分太多而涝死了,因为不适应。

焦虑症等心理症状也是如此。

保持焦虑,就好像那个焦虑的情境一直在,不然,危险来了,还没有准备,那不是更可怕?

成为症状,往往是那个可怕太强烈了,而且没有及时修复,固着下来,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焦虑症有很多种,每个人的焦虑症都不一样,有其独特的焦虑源。

而且真正的焦虑源容易被回避,因为太痛苦了,表现出来的焦虑,会莫名其妙,或者指向一个替代客体,比如上面的井绳,人们不了解的话,可能笑话一个井绳有什么可怕,知道了十年前被蛇咬的事,才有可能明白。

有的焦虑会泛化,难度也会增加,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有的需要药物,有的心理咨询更好,有的要综合治疗。

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的疾病,在治愈后,都不可能是回到最初的样子。

特别是心理疾病,会有记忆留下来,在刺激源出现时,可能还会有所反应,只是不那么痛苦了,可以忍受了。

另外,治疗的过程,本身也伴随着反复。

所以,为什么不愿意好,治疗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自身的保护系统会做出抵抗。

只有在不断的反复中,建立了新的平衡,才会稳定下来。

最后,不排除治疗的效果不佳,没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病人没有遵从医嘱等。。。


赞同
反对
评论
收藏
2023-03-07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