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养看书习惯,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该如何选择?
自小就喜欢看书,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历史小说。小学、初中追过一段时间武侠,初高中又开了很多网络小说,那时读的还有很多杂志和小说读本。读研之后,也就没时间去读书了,除了大把看文献和专业书,偶尔买本书,看了几天就束之高阁。疫情给了我很好的契机,大把的时间看书,一年看了两百多本,还不算专业书。
看得多,想提高阅读能力,听大佬介绍看了一本书叫《书都不会读 你还想成功》,看着这本书之后,特别震撼,原来读书是可以这样子的,原来全世界富人都是每天在阅读,读书可以让人脱胎换骨,可以享受趣味,获取新知,最重要的是能改变人生!
为什么读书能够成功。
作者,在某个特定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写的一本书里有近30年的经验之谈。如果你读完100本专业书籍,就跟修炼30000年的功力没有区别
书中作者是有两位,一位是欠债400万的二志成先生,他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实现了他的作家梦,他的著作在韩国都是畅销书,而且他的书都在全世界翻译发行,另一位作者是郑会一先生,生活贫穷的的方便面都买不起,然而通过读书现在已经是一家一流英语学校的校长,他们都是通过读书改变了人生,那么这本书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书中知识大概可以理解:培养习惯、专业书阅读、输出内化、拜访高人。
一、初阶:培养读书兴趣为主,百天读33本
选书:选自己喜欢趣味性强的。养成阅读习惯,初期要快速感觉并培养出乐趣;同时,准备一本收录了很多鼓舞士气给人力量的佳句的名言集,换句话说就是准备好汤,随时打鸡血。
目标,参考作者是100天33本书,3天读完一本。33本在读书之前就要准备好。经常看到才会有冲动。具体定多少可以根据实际合理安排,不宜过少。无条件读书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无条件需要自己创造条件。
合理安排与规划时间。每天挤出3小时。
会一的秘诀:
100天读33本书的7个秘诀
1. 购买能够抓住你心的33本书,不论是书的封面、作家还是内容。
2. 每天早晨和晚上睡觉前大声地连说三遍“我今天要读书”这句话!
3-1. 在日记本或笔记本上坚持写读书日记。同时也简单地记录一下书的名字及所读的页数等。
3-2.严格遵守早晨读书1个小时。
4. 严格遵守晚上读书1个小时。
5. 严格遵守上下班路上各读书30分钟。
6. 每天利用开始工作前的时间和午餐时间读5—10分钟的名言录。
7. 一定要做到平均1周读2本书。
Tips 1.创造读书时间
时间是挤出来的。创造读书时间的关键,提高做其他事情的效率,挤出时间来阅读。
方法
1.时间追踪、管理。每月整理自己做的五件最重要的事,明确自己在做什么,而非瞎忙,拒绝浪费时间
2.整理完成的事情后,明确下周或下个月要做的事情
3.弄清楚自己没用完成的事情,原因?方法?
追踪可用于工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节省时间来读书
4.测算读书速度,限定读完时间,拒绝拖拉
5.放松心情去读
6.确定读书的优先顺序,即便再繁忙再没时间,只要将读书放在优先位置就能更容易地养成读书的习惯
如何速读一本书
1.主动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2.知道自己的阅读目标,浅尝or咀嚼,既好书慢读、小说等快读。培根“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3.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看封面内容,推荐序,目录,了解内容架构,想看啥看啥
4.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个人感觉,也就是刻意练习。
一,多读;二,有意识的提速;三,做好输出消化,倒逼阅读成果显现
克服厌倦期,初级阶段会碰到读书的厌倦期,因人而异。如何克服?
tip2:方法
1. 去见那些能够帮助你读书的人
2. 去帮助刚刚开始读书的人
3. 读一些成功战胜考验的书
4. 在家里的每个地方都贴上有意义的语句
5. 每天看看你作为榜样追捧的崇拜者照片
6. 给自己喜欢的作家发邮件
二、培养专业能力阶段:自我成长为主
1年读100本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从自己专业领域中的经典或基本得到好评的书开始,先读10本左右。给自己一个动力,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想过河一定要先从眼前的第一块石头搬起。只瞪着两只眼睛望着河对岸,一直望到死也过不去。
争当领域第一名而制定的1年读100本书的任务
1.渐渐清晰目标——成为专业第一
2. 每个月买10本业务领域里的经典读物。
3. 一周读两本。任务切分
4. 在必须知晓的部分下边画横线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
5. 重要的内容要抄录或录音,利用上下班时间,反复读或听,慢慢内化成自己的。
5. 每个周末写当周所读两本书的评论。
读书的方法很重要。书不是用眼睛读的,而是要用心读。不是说把书读完往书架上一放就算了事,而是要记在脑子里和心里才是真正的读书。
处处适用的读书方法 —T.H.X
T:读书的过程中就会对某一个点特别关注。读到一定深度自然而然会产生新的想法,而后就过渡到别的领域或书籍里去(会读书的人从来不缺书,只是缺时间)
H:两个领域或书籍的整合
X:认真思索,多个领域或书籍的整合
困境,专业书不比兴趣书,枯燥难度花时间
如何处理同时读书与工作两者时间不够的问题?作者给出的双倍的速度去奔跑,压缩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占有的时间。就相当于于备考考研的状态去看书。
反省,明白自己读书的目的,通过读书改变什么,并非炫耀。
读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细雨润物,慢慢才能把书本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输出,自己准备教别人,首先会有个温故过程,而知新,有些东西反复推敲后才能真正理解。输出必须具备一定量的知识累积,才能从容面对提问。输出后,会有人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提醒。
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记录可以反复阅读与听。
三、改变理念阶段:书写自己为主
读书的过程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体验,而是为了不断地积蓄力量,并不是说读过一本书那本书就完了,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应用到自己的人生,使之发生变化。
思维方式转变,要想成功,就必须根深蒂固地拥有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
读哪些书,加强定向阅读。
一年读365本书,首先读100本有关当代成功CEO的书。其次读100本类似塞缪尔·斯迈尔斯的《自我拯救》类自我启迪的书,非常见的可以轻松阅读的那些书。最后再读165本培养领导才能的书,包括记述伟大人物的传记、自传和评传。
现在总结一下作者表达的意思,培养读书兴趣;树立正确的读书目的;坚持阅读;做好输出;要坚持阅读,而且书中也举例了很多因为通过读书而改变自己人生的案例。
也可能看到最后,找CEO,会疑惑,干这个能收获什么?找人帮忙,可能是实践读书的一种方式,建立一个联系。读书比读人简单,一个人复杂到一辈子可能很难深入了解一两个人,你去见谁,先会拼命取得和对方的联系。
诸如给作者私信、写邮件,提出对书籍知识的见解和看法,希望诚挚交流。通过对真诚的沟通,赢得一位CEO,迎来一位,之后就可能采访到更多的CEO。
而和人沟通,共情和了解对方需求,是双商很高的人才能做到的。采访前的准备,心理上、问题思维上的。包括重新看一遍书、整理对方背景资料等。
所有问题,都是在对书本、个人深入了解才能提出的。这比读书更难。
读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读书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必须有毅力和耐性,把握和控制,继续前进。
(欢迎来我的星球玩,好像人满了,但是这几天就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