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无形资产管理的“信息管理”?
1 个回答
提到“信息管理”,大部分人的重点可能会放在:
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使用信息、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价值.......
但实际上,上述都不是重点。
这里最关键的,是“信息的分析及识别”。
互联网时代,即便我们不主动获取信息,也会收到一堆乱七八糟的推送。
随便打开某个社交平台,又能看到各种热门事件。
此外,微信的看一看、知乎的热门回答.......方方面面,都是信息。
哪怕不主动获取,都可能信息爆炸,普通人根本处理不了这么庞杂的内容。
————————
这时就会造成一些问题:
1)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了。
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反正看到吸引人的,就多看两眼;看到似乎有用的,就一律收藏复制保存。
转了等于看了,收藏了等于学会了。
然后,就没然后了。
2)从早上开始,就被动接收各种信息,直到入睡前。
以至于一个不小心,注意力就被抢夺。
到临睡前才发现,今天正经儿工作没怎么做,光举着各类信息傻笑了。
3)经常在无效的、重复的信息上浪费时间、情绪;
并把有害信息,当成有效信息 ,甚至照搬效仿。
结果,明明看了很多信息,却仍过不好这一生;
明明记住了很多信息,却反而越做越错。
————————
所以,信息的分析及识别,是“信息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1)把无效及重复性信息,挑拣出来,直接扔掉。
什么是无效信息?
哪怕看了、保存了、记住了,但至少三年内,用不太上;或似乎懂了,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具体实操。
比如:“提高执行力的第一步,就是给自己设定清晰的目标。”
这就是无效信息。
因为,道理谁都懂,但具体应该怎么做?
况且,每个人拖延的情况、原因、背景环境,都不一样。
很多人是连“如何正确设立目标”都不会搞的。
如果没有后续详细的步骤,手把手教给受众“正确的目标应该如何设定”以及“怎样才算是正确的目标”,那么,这类信息,你看再多都没用。
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类信息,都可以直接划过。
没必要看 ,也没必要保存。什么时候要用到了,善用“关键字搜索”功能 。
————————
2)最要注意的,是充斥互联网的各种看似有用、实则有害的信息。
比如,“据数据显示,某某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平均薪资超过8k元......”
表面看,这个信息是有效的。
但实际上,如果你没搞明白“90%就业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就可能被带坑里。
我见过这样的活体案例:
小编先是对这个专业进行了严格细分,比如: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统计项,但“计算机网络信息”,不包括在内;“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包括在内。
这就导致,全国真正开设目标专业的学校,只有1~3所。
然后,他把所有参加实习的数据,也都统计在“就业率”范畴内了。
最后,该小编把所有来校招企业发放过多少offer,也计算在内。
如此一来,“就业率”大大提高。
而所谓的“平均工资”,计算方式就更是扯淡。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篇所谓“数据调研”,纯粹就是给某个开设了此专业的民办学校,做软广告。
你要是轻信,你就被坑了。
诸如此类的“有害信息”,数不胜数。
其中,最难以鉴别的,还不是彻头彻尾的谣言,而是每个字都是真实的“伪真相”。
他只给你说一半的真话,掐头去尾;
只给你报一部分的数据,却把另一部分隐藏起来。
利用一半的真实,起到误导作用,轻而易举把受众带动沟里去。
————————
所以,信息管理的重点,就在于精准识别这些“有害信息”。
有自己的思辨及判断能力,不被轻易误导操纵。
这不仅是无形资产管理的重点,更是广义个人资产的重中之重。
做不好这件事,哪怕你赚再多钱,也没用——因为,都得交了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