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层面
我自己作为一个没有IT技术背景的财经媒体人,在看到GPT 展现出来的巨大能力和未来无限想象力后,有段时间是兴奋的久久无法入睡。不断的刷着网上各种基于chatGPT的技术应用视频。但是由于自身不是技术人员,一直没有亲自参与到技术应用中,更多的是利用现有的AIGC平台做一个效率生产工具。后来参加阿里巴巴达摩院的人工智能测试师培训,系统性的学习数据标注、算法调优以及提示词管理等内容,现在正在准备通过高级认证(ps:没想到达摩院是那么严格一定要100分满分才能通过测试😁)
同时也有利用空闲时间做些众包的数据标注工作,在实践工作中体验不同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标注需求。这种从零开始参与新兴产业的机会,我想每个人一生中总有一到两次。但是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就看每个人的执行力。我是选择躬身入局,不同尝试下新的东西。
我在自己的自媒体矩阵中也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概观点是在这次人工智能可能是普通人翻身的一次机会。(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vGViyyI9hy3ab9_UAuUbQ )
理由是,大家是突然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爆发,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哪怕你不是做大模型算法的工程师,也一样能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因为这是一块全新的领域。虽然,英伟达的黄教主说现在是“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但我觉得人工智能的乔布斯可能还在大学中,未来依然可期。因为在中国,算力和算法模型可能是中心化的,但是应用一定是分布式的!
就我现在做提示词工程师工作的经验来说。有了大语言模型后,你只能要清楚的描述出自己的需求就能让AI 帮你写代码,在分段测试运行下代码然后把debug反馈给AI迭代,循环往复最终跑通。因此不懂编程语言的人也能做出像模像样的代码。在这项工作中更重要的是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对于应用场景的想象力。因此不用觉得自己不是学it或者不是做算法的就望而却步。
宏观层面
落实到对个人职业选择或者未来就业方向的宏观层面,GPT这种大语言模型显然会改变很多职业的工作模式,人机交互和人机协同将会成为新的趋势。无论什么岗位都应该多想想自己的工作能和人工智能发生什么化学方向。而学生党,哪怕你不是这个技术方向的专业也可以积极尝试下自己专业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可能性。这不仅会让你比同龄人多亿点前瞻性,也会为自己的履历加分。就算不能成为你的生产力工具,也可以变成你的社交货币,让你在同辈中更酷更有话题性。总之,积极拥抱新技术总没错。
最后,如果你也想了解学习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知识,欢迎加入我的圈子,一起分享聊天。